|
|||||||||
|
|||||||||
想知到二胡不要千斤有什麼好處,就要先了解千斤對二胡有什麼用處. 二胡的兩條弦是以一條強拉力的幼繩,把兩弦與琴柱扎起來,以定空弦的音位,定位越接近琴筒,則可用的音域小,空弦音位越高,相反,定位越接近琴軸,則可用的音域大,空弦音位越低,所以一般都是在C調的G+1D的大調DA位,即是C調唱音的So/+1Re,小調So/Re,即是內弦D外弦A,唔知我嗡乜野,這是正常的,簡單D來講,就是定在下琴軸對下約7吋,如圖. 由於是定了空弦位,空弦的唱音也是So/Re,即是G調亦即是合尺,也就是主音胡琴的DA,以G調來做例,指法就要就要空弦是唱音So即是合音來發展,即是話,最低音是D,最高音是+2G,還要視胡本身的質數而定,通常在琴筒對上一吋之內的位置,已經是不能把音拉出來了,音域是兩組半音,由於音域不夠闊,很多名曲都拉不出來,另一個問題,就是調法,如果以12音律來計,就要學12種大小調指法,如要轉調,有兩法,1是用指法,2是移千斤,若是移千斤,就要調正空弦音,在演奏過程中,第2種方法是行不通的,加上音域不足,所以有很多限制,所以很多名家都有三幾個二胡,以應付不同音域的樂曲,指法練習,淨系學齊大小調24種指法,最有天份最聰明都要兩年,系以每日學練8小時計. 如果把千斤定在下琴軸,最低音是-1F#,音域就由-1F#至+2G,三組多些,但從另一角度計,就是每弦兩組音,即是內弦由-1F至+1F,若果個胡靚聲,是可以到+1A,而外弦就由C#到+2F,每條弦都有兩組以上的音域,咁就幾乎乜野歌都拉得出來,無須幾個二胡來掉換. 其實無千斤二胡是有千斤的,不單只是有千斤,還是浮動千斤,只要學三種指法,就是大調,小調,混合調,就可以拉出任何曲調,轉調的問題自動解決,以梁祝及沉思為例,梁祝是以滑音方式,用到最低音,沉思則在7和音連續轉調,所用音域前後接近4組,若不是無千斤方式,是無法演繹出來,如有擴音機,可與原版小提琴沉思同步播出,就知是什麼回事,以二胡拉出沉思,保證您以前末聽過. 有關無千斤二胡的文獻 在未收到下文之前,我一直以為無千斤二胡是我自己發明創作出來的,又好難怪我的,因我本身就是一位擁有中國發明專利的發明家,在不知以有前例,我當正系我發明,都系合情理丫,難怪人人聽見二胡唔用無千斤,唔系當我系怪物看待,就用很怪奇異的口吻及態度來回答,其實,無千斤二胡,在幾十年前,已經出現,不過可能失傳,在康民署的紀錄中,數年前,曾經有中國的胡琴大皇來香港演奏無千斤的胡琴,我的做法,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孫文明前輩的做法,是大同小異,指法就不得而知,因找不到有關無千斤二胡的指法記述文獻,為了使無千斤二胡不會再失傳.我會寫下無千斤二胡的指法及課程,以流傳後世,二胡的早先,奚琴,也是無千斤的.以下是有關無千斤二胡的文獻. 千斤,一般是用棉線或絲線扎而成,材料的不同,會影響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動發音的起點,沒有千金的二胡對發音有很大的影。歷史有記載有人成功表現出無千金二胡演奏的案例。 從千斤到琴馬之間琴弦的長度,也稱有效弦長。南方的千金都用純棉細線,出來的音色圓潤,渾厚,也是南方二胡的特色。千金的高度一般是琴 的下準到弦的直線距离16cm左右。 大家都知道,中國曾經有過一個盲人二胡演奏家〝阿炳〞,他創作的“二泉映月”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二胡曲。(依據中央音樂學院的記述,阿炳錄了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三首)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還有一位著名的盲人二胡演奏家孫文明,他在1949年以前也是一位流浪藝人,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二胡曲,他的作品及其演奏均獨樹一幟,特別是他以無千金的二胡來表演的自度曲,為二胡藝術創開了一條新路,讓人耳目一新。1961年,即在他逝世前一年,上海音樂學院的林心銘教授邀請音樂院錄音室錄製了他的二胡曲九首,今成絕響。 1928年孫文明出生在上虞的一個農民家庭。孫文明四歲時因患有天花而雙目失明。在他十二歲時,曾跟他姨父道士丁兆燦學習二胡。同年年底,他母親孫大鳳去世,他的父親迎娶了後母。於是第二年孫文明隨他哥哥離開家鄉,流浪於浙北與蘇南一帶,並開始學算命以謀生路。因為他恨父親對兄弟二人不關心,所以離鄉後孫文明一直用他母親的姓。十六、七歲時他迷上了二胡,數年間,他琴藝大進,熟悉絲竹、錫劇、評彈、京劇、民歌等多種曲調,為他後來的技藝打下了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推薦到南京學習廣東音樂。1950年他到蘇州演出,演奏的曲目多達一百六七十首。1952年孫文明來在上海奉賢南橋鎮,入贅潘家並改名潘旨望,從此生活稍有安定。 此後,他常在江南各處的茶館賣藝。1957年他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全國音樂舞蹈會演並載譽而歸。1958年參加中國全國民族民間音樂會演,獲得第二名,期間還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1959年孫文明應上海民族樂團邀請,在上海講學半年。1960年他受聘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1961年9月孫文明返回奉賢。 因為曾經為上海著名院團授課,他不願再去茶館賣藝,生活也因此而清貧。1962年春他的愛子患麻疹夭折,他為此頗受打擊,肺病日重,並於1962年12月13日 病逝,終年僅有三十四歲。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彈樂》,作於1951年。《流波曲》,作於1952年冬。《四方曲》,以名《新流波曲》,作於1952年底。《人靜心安》,作於1957年春。《送聽》,作於1957年春。《夜靜簫聲》,作於1957年10月。 無千金二胡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千金。根據史書記載,十世紀晚唐時的嵇琴(奚琴,即二胡的前身)是用竹片在兩弦之間擦弦而發音的,其形制琴 柱、琴筒均比現代的二胡短小,沒有千金。 由於無千金時難以控制音色,後人才發明了有千金二胡。千斤是二胡的上切音點,同時又起著向琴柱傳導振動的作用,是二胡重要的部件之一。有人甚至研究發現,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為0.618時奏出的音調最和諧最悅耳。 當年數學家華羅庚推廣“優選法”採用黃金分割法,也採用的是0.618,可見千金之重要。孫文明取消千金,並不是簡單的取消,他將內外弦置於琴軸的同一側,以方便手指按弦。可以說,無千金二胡是一次昇華。如果把雙千金二胡比作普通二胡的推廣的話,無千金二胡就是一次飛躍。 |
|||||||||
|
|||||||||
|
|||||||||
|